选择艺术:刑事案件当事人如何选择律师
原文链接:http://www.lawyerhjh.com/news/choose-lawyer.html
随着做律师的时间增加,接触过的当事人及其家属也很多。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律师,见仁见智,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感触,希望对那些迷茫的当事人有所帮助。
一、选律所还是律师
聘请律师,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与购买商品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又不太相似。具体而言,很多当事人容易迷信所谓的大所、名牌律所,也有很多当事人做了如此选择,最后却大失所望,甚至后悔不迭。
为什么?难道选择大所、名所错了吗?
没有错。大所、名所往往成立时间较长、律师较多,但是实际代理你的案件的还是你所选择的那一位律师。那么,当事人在选择的时候,这一位律师的专业能力、办案经验和责任心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律所的名气、人数规模、场地豪华等,仅仅是一个次要的参考因素。
从另一方面而言,部分所谓的大所、名所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洽谈的时候是由资深律师出面,实际办案的却是稚嫩的实习律师、律师助理,资深律师完全不管。法律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办的是一个案子,却是别人的人生”。对于刑事案件而言,不夸张地说,办的不仅是他人的人生,还有几个家庭的生死存亡都系于一线。
对于关押在高墙内等待生杀予夺的当事人,对于焦灼不安惊惶失措的家属,律师的积极沟通、认真会见、全力以赴,都是他们在黑暗中的点滴曙光。胡久辉律师团队一直坚持办案亲历亲为,无论案件大小,在委托、接待、会见、沟通、阅卷、书写、开庭等所有律师工作都认真对待,不放过任何一个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机会,也深知只有严谨工作、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当事人的重托。
二、选关系还是选专业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的人情社会。表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上就是,人们遇到刑事案件时,往往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找关系“捞人”。救人心切,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现代社会随着法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权钱交易这类违法犯罪的“捞人”行为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办。
从大的法制环境而言,国家大力高压反腐,加上对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等各类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政法干警、领导干部的行为也会越来越谨慎规范,权力寻租空间越来越小。
此外,很多所谓的“捞人”往往也是虎头蛇尾,具体地说,有一些当事人在公安侦查阶段被取保候审,“捞人”成功了,但是到了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审判阶段却被收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一,当事人所找的所谓关系,往往只能艰难地“打通”某一个环节,后续其他环节,办案机关、办案人员都换了,关系就不灵了。这些办案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只要是符合拘留、逮捕条件的,一律收监。其二,当事人及其家属法律意识淡薄,以为人出来了就完事了。其实,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不关押的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了结了,更不意味着当事人无罪释放了。案件后续仍然得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环节。如果在后续环节没有专业的律师指导、辩护,往往容易变成取保回家不久又被收监判刑。
从当事人及家属角度而言,往往容易相信所谓的能通过关系“捞人”的“能人”。但现实中,这类“能人”很多都只是靠着与办案人员一顿饭、一次见面的所谓交情,在社会上招摇撞骗。他们似乎比公检法的领导还更能决定案件的处理他们就是利用了当事人家属“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骗取当事人家属的血汗钱。诸君如果对这类新闻报道有所关注的话,想必不会陌生。
从办案人员的角度而言,他们是公务员、政法干警,有着稳定的工作、良好的社会地位,绝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即便有个别人想要权钱交易或者拗不过人情面子而帮忙,他们也会反复权衡,这个忙到底能不能帮?如何帮才能安全?那么,这里就需要一个法律上有理由据的角度(事实、证据、法律),让他们能够在不违反法律原则和硬性规定的情况下,作一定的裁量处理。而寻找和呈现法律上有理由据的角度,就必须要由专业的律师来完成。
因此,无论是毫无背景的普通百姓,还是有所资源的达官显贵,在了遇到刑事案件后,都离不开专业律师的帮助。
三、选豪言壮语还是真心实话
A 律师,接待当事人家属时,看上去非常大气,炫耀自己有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关系资源,似乎当事人的案件交给他,取保指日可待,缓刑不在话下。
B 律师,接待当事人家属时,看上去谨小慎微,不会承诺任何结果,也不迎合当事人说一些中听的话,甚至不留情面地指出可能无法取保、无法缓刑等“捞人”的不利因素。
面对 A、B 两位律师,当事人多数往往会选择 A 律师。
但是在做决定之前请冷静、理性分析一番:
律师是公检法的领导吗?公检法是律师开的吗?显然都不是!
律师是什么职业?律师是凭借自己的法律技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专业工作人士。
那么问题来了:当事人家属去找律师洽谈时,律师没有会见当事人,也没有阅卷,仅凭家属对案件有限了解的只言片语就能断定本案可以取保、可以缓刑?这实在是非常荒谬的、不负责任的言行!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律师行业里确实有一些不研究专业、不钻研案件,只吹嘘关系资源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的营销人员,他们很会钻研当事人家属的心理,投其所好,专讲当事人爱听的漂亮话,但是后续案件办理情况如何?天知道。
我们不会去评价某些律师同行的做法,只是谈一谈在长期的工作中的一点感触,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